图为:襄阳高新区湖北亚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测手机主板。
(资料照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1月21日,襄阳高新区振华创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组装完的手机流水般涌下生产线。“现在我们每天生产8万多部手机,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振华宇科集团副总经理李海乐介绍。
在振华宇科襄阳智慧创新产业园展示厅,手机显示屏、摄像头等产品一应俱全。据了解,园区内17家电子科技型企业彼此互联,已形成完整的移动通信终端配套产业链,2018年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这个“空降”的产业链对襄阳而言,来之不易。
几年前,为填补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襄阳市高新区的招商干部曾对接了不少高科技企业,但是人家一句话就婉拒:“襄阳没有产业环境,企业去了能做什么?”“引进单个企业,若没有规模效应,企业来了也难以生存。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引进一家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一个产业。”高新区招商局局长王傲云说。
招商人员四处打探得知,振华宇科集团是深圳一家龙头高新科技企业,而企业负责人王晓惠是襄阳人,正有意向内地延伸产业链条。
为引进振华宇科集团,广东省和西南的几个大城市都给出相当优厚的条件。关键时刻,襄阳市以及高新区的领导主动找上门洽谈,打出“老乡牌”,并展现出家乡人的真情实意。高新区负责人承诺:若企业落户襄阳市,只需要集中精力建设、生产,其他事情全部由当地政府“包干”。
满满的“襄”情下,振华宇科集团决定让手机生产基地落户襄阳,此后还陆续引来了17家上下游企业,使手机产业链真正在襄阳落了地。
产业链完成移植,并非一劳永逸。“当时我们还面临两个难题:怎么在当地扎根?如何与市场连通?”李海乐称。
振华宇科成立了亚信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构架起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东南亚、迪拜、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地。
一个瓶颈成为限制公司发展的“天花板”:招工难!“2016年我们只招进了几百人。人手严重不足,产量不上来,只能看着大批订单从眼前溜走。”李海乐颇感无奈。
节骨眼上,当地政府“雪中送炭”。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2017年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17家企业组团到高新区、襄城区、襄州区等地召开了几十场专场招聘会。春节过后,新员工陆续进厂。“现在我们的员工已达到3000多人。”李海乐说。
高新区管委会还针对该产业园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一一改进。工人们欣喜地发现,路灯亮了,公交车班次增加了,保安多了……“我们即将开启二期厂房建设。待项目建成投产,进出口额将可达2亿美元。”李海乐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