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何俊 伍丽华
盘点2018年经营数据,武汉石化上下倍感振奋——
原油加工首破800万吨,达到802万吨,比2017年增加10万吨,原油加工负荷高于中石化平均水平;
乙烯产量88.4万吨,第一次突破88万吨,创历史新高;
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紧盯市场积极应变
2018年,石油化工市场,波谲云诡。产能过剩叠加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年初高位震荡,年底崩塌式下跌。“汽油、煤油、柴油,没有一样好卖。”1月17日,武汉石化计划经营处处长叶卫东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逼得我们紧盯市场,积极应变。”
在有限的市场,抢得一杯羹并非易事。叶卫东介绍,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武汉石化瞄准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抢占市场。
补高标号汽油生产短板。全年生产95号、98号等高标号汽油61万吨,占比33.8%,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叶卫东说:“95号比92号每吨出厂价高5%,98号比92号高10%。仅此一项,效益比计划增加1800万元。”
成品油中,航煤“含金量”高。做大航煤蛋糕,一方面积极争取总部支持,航煤配额由6万吨增至10.5万吨。另一方面,加快出厂速度,单月航煤出厂量从0.9万吨提高到1.2万吨。
航煤配置计划一般都是水运到重庆。由于市场容量和运力有限,航煤销售计划一季度只能勉强执行一半。快速应变,将部分航煤通过铁路发往成都,航煤销售大幅提高。全年航煤销售创纪录达到91万吨。
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加,2018年武汉石化效益继续保持在中石化集团第一方阵。
做强两个“翅膀”
“市场瞬息万变,唯有快速反应,以变应变。”武汉乙烯计划生产部副部长张华说,原料,是乙烯最大的生产成本。2018年,石脑油价格大幅上涨,资源紧张,这使原料缺口本来就大的武汉乙烯,雪上加霜。
应对市场变局,武汉石化做强两个“翅膀”:一方面优化原料供应,一方面优化原料结构。
4月乙烯9#炉投产后,8台炉运行,原料需求量增加万吨。通过加大自产、沿江互供及进口石脑油,确保乙烯原料供应。原料结构优化,液化气投料比例提高了1.4%,C5投料比例提高了1.8%,全面提升了乙烯裂解原料质量。2018年,乙烯产量达到88.2万吨,乙烯收率(乙烯产量与投入原料比)提高至48.63%,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需求不旺,4月成品油库存较年初涨了3万吨。二季度,消费旺季到来,兄弟企业装置检修,市场短期内出现紧缺,成品油价格上扬,快速吐出库存6万多吨。通过降库存增效4000余万元。
密切追踪市场,观大势、判走势。及时调整生产和产品结构,增产高价值产品。2018年,武汉石化高标号汽油产量,位列中石化集团前列。
练内功提升竞争力
2018年底,武汉石化炼油部分完成机构整合,18个处室合并成13个,12个生产车间整合成6个生产运行部,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哪里有问题,改革的措施就指向哪里。2018年,武汉石化开展工艺报警推送,推广《岗位标准操作法》,推行车间工艺评分排名,强化仪表隐患高风险识别等,全力保证安全平稳生产。
安全环保就是企业竞争力。武汉石化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企业。2018年,实现连续7年无上报集团安全事故,装置平均平稳率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较上年下降56.9%、18.7%和15.7%。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始终低于40毫克/升,大大优于国家60毫克/升的新标准。
优化挖潜是企业增效不变的主题。2018年初,武汉石化共制定8大类55个子项300余条挖潜措施,每月考核跟踪。将全流程挖潜着力点向基层延伸,推行“价值链管理”,挖掘装置潜力。通过攻关,乙烯裂解装置生产负荷达到100.65%,装置负荷、乙烯产量同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