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跨校联合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伍,近日,在国家麻类产业体系副首席刘立军,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邵建荣、研究生院刘运东、离退休工作处王福忠等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团队通过开展耕读实践、实地走访、调研学习等形式深入了解民丰县当地产业园与示范田,围绕如何实现农作物节水稳产、病虫害有效防治以及沙漠戈壁的治理与利用进行交流,了解作物节水稳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南疆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深刻认识南疆沙漠戈壁的“农田化”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身体力行开展耕读实践
7月8日至21日,实践团前往民丰当地产业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事活动,先后完成了滴灌带铺设、农艺性状调查、黑小麦种子扬场、田间除草以及土壤养分参数检测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匮乏始终是阻碍南疆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南疆大面积的农田灌溉方式主要为滴灌,滴灌技术在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施肥,提高肥效,增产增收,非常符合南疆地区的种植需求。我们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的农业资源以及高效的种植模式,促进南疆农业发展。希望此次活动能进一步锻炼团队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团带队教师刘立军说。
实践团成员妮赫拉·卡司木和魏政余正在给滴灌带打补丁 彭成涛摄
来自石河子大学的成员魏政余在完成滴灌带铺设工作后也表示:“从给滴灌带打补丁到重新打孔,从铺设滴灌带到接上三通,没想到在课本上学到的滴灌技术居然真的有一天能够亲自进行实操!”
深入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7月22日至28日,实践团先后前往民丰县若克雅乡和萨勒吾则克乡参观番茄、马铃薯以及构树示范田。
实践团师生们深入当地番茄种植示范基地进行调研,发现番茄示范田中出现脐腐病现象,指出该病害是由于缺钙导致,应及时追施硝酸铵钙进行防治。
实践团成员杨迎和彭成涛在番茄种植基地中使用便携式土壤参数检测仪 妮赫拉·卡司木摄
“番茄地每年都会有部分番茄出现脐部腐烂的情况,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病,也没及时进行防治,有了你们的指导,番茄收成肯定会越来越好。欢迎你们常来进行技术指导。”番茄示范基地负责人王书记高兴地说。
实践团成员孙雨在马铃薯示范田中检查马铃薯生长情况杨迎摄
此后,实践团来到了马铃薯以及构树示范田。该基地的杨老师分享道:“这原先是一块戈壁滩,后来我们运来了沙漠里的沙子,覆盖在这里,我们打算慢慢将这里改造成农田,这是我们援疆的主要任务。”
实践团成员孙雨在构树示范田中分析构树根系坏死病因 杨迎摄
“不同示范田都有不同的种植难点问题。比如构树示范田最头疼的问题是,根系坏死严重。但受到沙土限制,解决土壤盐碱度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各基地负责人以及援疆工作人员的访谈,成员们了解到目前各示范田在农业资源与种植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深入分析,与基地工作人员积极交流农业生产经验与注意事项。
古今对照感悟援疆精神
7月30日,实践团前往民丰博物馆参观,进一步了解民丰县的历史沿革。纵观博物馆的陈列,一组组照片、一件件实物以及多媒体的展示,无不生动地再现了“八一八”水利工程的艰辛历程。团队成员们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感悟了开垦造田的艰辛,切身体会到这种敢为人先的援疆精神值得一代代农学学子传承与弘扬。
实践团成员在民丰博物馆参观 彭成涛摄
来自石河子大学的实践团成员向光炜深有感触,“我们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无私奉献’的‘八一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相信,在南疆人民及所有援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民丰县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短短一个月,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既助力了当地农业,又增强了专业知识,更是一次在社会大课堂中检验专业技能的过程。作为农科学子,我们要与农民、作物以及土地打交道,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农业发展做贡献!”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彭成涛深有感触地说。
(厉敏 彭成涛 杨迎 妮赫拉·卡司木 刘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