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频道 > 企业动态

黑臭水体变绿岸清流,沙河公园蝶变城市海绵体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0日18:5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杨海城)沙河位于宜昌中心城区西北部,是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的左岸支流,全长4.5公里,流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曾经沙河是两岸饮水灌田的重要水源,后由于无序建设和随意排污,一度造成水体黑臭、水面缩减、生态功能丧失,不仅周围居民苦不堪言,沙河出口距离长江葛洲坝引航道仅1.25公里,直接影响长江生态和水质。


图片7.png.png

项目建设前照片

恢复城市内河水体自然功能

为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宜昌市自2016年实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并成为湖北省第一个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由社会资本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航院”)采取PPP+EPC模式负责项目的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总规划面积约4.5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3.98亿元。在建设中,项目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以保护沙河水质和修复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提标治污、清漂清淤、生态修复、引水补清”等措施,同时将污水厂布局与河道生态补水联动,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河道水体布设人工浮床,通过人工曝气与生态补水增加水体活力与自净能力,恢复沉水植物、鱼类与底栖动物自然生境,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沙河水体水质已由重度黑臭提升为接近于地表Ⅳ类水,经过湖北省住建厅、生态环境厅认定,沙河水体于2020年消除黑臭。

图片6.png.png

污水处理厂、河道与生态浮床

打造安全韧性的城市雨洪空间

结合湿地建设、河道清淤及整治工程等,将沙河水域面积从19.3公顷提升至25.2公顷,增加片区雨洪调蓄空间。项目设计时,根据宜昌市山地地形特点,结合水系和山体汇流流向,利用场地竖向有效组织雨水径流,实现高效雨洪管理。

在整治河道及两岸过程中,维护沙河自然驳岸曲度,将原有硬质岸线改造为渗透性驳岸,建设生态护岸12公里,实现生态岸线比例100%。河岸采用石笼与草坡结合的生态驳岸建设,充分发挥驳岸植被、绿地系统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把安全、防洪、生态结合到一起,满足水位变化的河道驳岸设计要求。

图片5.png.png

生态驳岸

融入海绵理念,打造城区后花园

以现状河流滩地为基础,结合自然地形建设沙河公园。沙河公园位于沙河畔居住区,公园绿地面积达78公顷,水域面积25公顷。项目建设前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57%,通过海绵设施建设,共增加雨水蓄水容积1.5万立方米,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3.2%。

公园除结合河道岸线、自然地形条件,设计场地雨水径流外,还利用原有坑塘洼地,建设自然湿地空间和生态绿地,开展沿岸山体修复,充分发挥区域调蓄功能。布设下沉式绿地、生态草沟、生态卵石排水沟等海绵设施,通过多种海绵设施汇聚、吸收、净化来自硬化地面的雨水,实现雨水下渗、滞蓄。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项目在宜昌市老城区天然水域保护与利用、公园绿地开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宜昌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其他城市海绵型水系治理提供了样板。

图片4.png.png

项目建设完成后航拍图

结语

沙河公园作为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核心子项,建成后成为宜昌新晋地标名片、网红打卡地,公园正式开放后,高峰期人流量达3万人次,沙河片区也已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功能区、城市环境治理的典型示范区。根据宜昌市建设主管部门调查,沙河整治效果评估市民评议满意率在96%以上。

2024年1月,经过来自国内16名不同领域业界权威知名专家多轮审核,项目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项目典范案例;4月,湖北日报以《中心城区“纳污沟”变成生态景观——沙河治理三重奏》为题专题报道沙河项目。通过沙河项目,二航院已将“水清、岸绿、景美、宜居” 的愿景付诸现实,未来二航院将在推动片区小流域整理、棚户区改造、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区域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国家城镇化战略上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谢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