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马冰倩)近日,华能阳逻电厂申请的国际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油泵智能排气倒换系统》,获得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授权,系电厂获得的首个国际专利。这也是该厂重视科研工作结出的又一成果,对于降本增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记殷殷嘱托
科技命脉掌握自己手中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电厂作为技术密集企业,对于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有着显著的基础优势。
近年来,电厂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科技创新发展转型工作重要论述及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集团党组科技创新战略要求,按照分公司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切实把科技创新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基于30多年老厂的深厚技术底蕴,大力弘扬领先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和标志性成果。
据统计,2021年至今,全厂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达到2.23亿元,取得国内专利授权55项(含发明专利2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仅今年上半年便获得专利授权43项,提前完成全年专利目标,实现发明专利“零突破”,专利“质”“量”双提升。
“这些专利结合生产实际,创造性解决燃煤电厂技术问题,实实在在降低了供电煤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目的。”电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强化机制赋能
打造成果孵化“高速路”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
近年来,电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将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作为各部门年度绩效重要考核指标。
成立以电厂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电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成果转化等工作;
修订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管理分工,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投入,细化考核激励细则;
邀请外部专家讲解协助专利申报、论文撰写工作,落实科技项目开发阶段性指导监督,全面提升创新成果质量及转换为生产效益的能力。
构建创新平台
服务生产技术一线
科研成果要广泛服务一线,与一线深入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电厂总经理严弢在2022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与生产技改工作深度融合”。
电厂现有集团级创新工作室1个,电厂级工作室5个,部门级工作室4个。依托各创新工作室,结合实际生产技改项目,为员工提供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电厂DCS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高鹏主导的三期脱硝自动调节优化项目,通过运用先进的自动调节理论到机组DCS控制逻辑中,极大的改善了脱硝调节过程中“欠喷”、“过喷”现象,提升了自动调节稳定性,降低了催化剂损耗程度。
基于此项目撰写的“一种脱硝系统脱离饱和区域时快速稳定的方法”论文也因此获得集团公司职工创新成果奖和中电联2021年度电力创新奖三等奖。
电厂党委书记张生波在年度党的建设工作会、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会等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切实在科技创新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注重专利的质量,切实发挥出专利项目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实践中,基于全厂燃料管理全过程2.0升级项目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专用铁路预确报系统”获得授权,并运用在现场,实现铁路大票无纸化传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每年节约机车燃油144吨;
专利“一种大型循环水泵电机静态除潮、动态降温装置”运用在设备中后,有效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预计节省设备改造及维护费用460万元。
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高素质技能队伍
电厂现有分公司级、厂级技能、技术带头人20余名。作为各专业的“领头羊”,各位专家积极带动青年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激发广大员工建功创造热情,构建浓厚的科创氛围。
在拥有多项国家级、国际专利的分公司技术专家黄新的带动和感染下,以卢琳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员工,开始在技术创新工作展现出巨大潜能,授权了多项专利、发表多篇科技论文的同时,技能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
作为领队,黄新带领的参赛队伍,在集团公司辅机设备诊断和检修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一、第三名的佳绩,并多次在分公司竞赛中包揽一、二、三等奖。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释放活力。华能阳逻电厂将一以贯之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全体员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生产经营、电厂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动员广大职工树立争先意识,解放思想,敢干实干,为电厂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不懈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