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频道 > 企业动态

眼光、胸怀和深邃的思想——学生追忆“华工之父”朱九思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09:3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文放

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朱九思先生,已经离去七年了。时值壬寅清明,老校长为人师表、带领华工阔步迈进的点点滴滴,又涌上学生陈定方的心头。

陈定方,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已过七旬的他依然精神抖擞,身材笔挺。陈定方在华科读书时,是朱九思老校长的学生,在华科读书的那些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阳春三月,陈定方在武汉理工大学向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娓娓道来,讲述他心中的“华工之父”。

朱九思老校长

几个关键词形容老校长

陈定方是华中科技大学1964级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备受朱九思老校长关照,与其一家交往颇深。

当记者问到“如果用几个关键词形容朱校长,您会想到那几个词”时,陈定方不假思索——

“有思想,敢担当,大手笔,执着,一张蓝图绘到底。”

陈定方说,在他眼里,朱校长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国内较早提出“理工文管结合”、“走综合大学的发展之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等独创性的办学理念。他同时认为,没有朱校长就没有华科的今天。朱九思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奠基了受到历史检验的可贵的大学精神。朱九思对学校的贡献也是奠基性的,“把架子搭好了,方向指明了,老校长的眼光、胸怀和深邃的思想是华中科技大学建设历史上的丰碑”。

陈定方还饶有兴致地分享了老校长的几件趣事。当时,老校长喜欢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东三楼237教室听数学大课,然后来到运动场,看同学们是否都在参加体育运动,以便锻炼好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紧接着,老校长会到学生食堂查看,并当面给食堂师傅们提建议:“打菜时手下留情,不要将难得的几片肉抖出同学们的饭盒了!”

谈起这些回忆,陈定方眼睛里满是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求学岁月。

朱九思(右)在华科校园苗圃内

一生只做了两件半事情

陈定方说,熟悉老校长的人都知道,老校长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谦逊地说“做了两件半事情”——

一是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

半件事是植树造林。

在陈定方和同学们看来,关于老校长的“半件事”非常值得一说。“老校长在任期间,十分重视在校园内种树,喻家山上、学校大路小路两旁以及校园内的苗圃里,几乎都是老校长带领大家种下的树。有人说,没有老校长的树就没有华科如今的格局,也有人说,没有老校长的树,华科夏天的温度至少高三度!”

陈定方还向记者出示了一首华科校友周理中先生的诗,他认为,这首诗很好概括了老校长的一生:

坚持真理不跟风,宏伟目标记心中。

求真务实拼命干,满腔赤诚献华工。

一片赤子情永留天地间

回忆起老校长的生平,陈定方说,老校长并非武汉人,1916年,他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一个经营布店的商人家庭,但是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武汉度过。

1953年开始,朱九思任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彼时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我国高等教育亟待发展。就在朱九思1953-1984年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三十余年间,学校实现了从工科学院向理工文管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朱九思提出“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和“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办学理念,为华中科技大学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崛起、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他也被称为“华工之父”。

如今,老校长与夫人共同长眠于武汉龙泉山孝恩园,可见他对武汉这片土地的深情。

斯人远去,他对学生的教诲、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中国教育的一片赤诚,则永远留在莘莘学子的心中。

朱九思、王静夫妇年轻时的合影

【责任编辑:李欣】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