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幸福渠旁,高架穿山而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金季
“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这一知名的话语,将宜昌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特点,昭然天下。
10月19日,青年世界说第三季的最后一站,来到宜都。清江穿城而过,城市映照水中,在这座位于宜昌之南的美丽小城,感受青山绿水,感知水利文化。
精神之渠
午后的阳光,映照在山水之间。来自宜都市聂河镇政府办公室的高倩,向中外一行人娓娓道来幸福渠的时代壮举、伟大精神。
幸福渠位于宜都市西南部,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图:幸福渠旁合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饱受缺水之苦的鄂西山区宜都,其溪流多属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易涨易退旱涝不均,且喀斯特地貌地下蓄不住水,是典型的“守着大水缸喝不上水”。
为了彻底解决干旱缺水问题,1958 年,时任宜都第一县委书记的李凤昆带领县委一班人决策修建幸福渠工程。该工程于当年1月10日在原毛湖淌乡全福河段动工,比举世闻名的河南林县红旗渠工程上马时间早 2 年零 1 个月。
5万宜都儿女毅然响应号召,勒紧裤带奔赴修渠一线。他们仅靠一钎一锤,肩挑背扛,一寸一寸掘进,以“敢叫山河变模样”的气概,在悬崖陡峭的山腰间开山凿石。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幸福渠终于修建完成。它的建成,使得10万亩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改观,为宜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图:聆听幸福渠的故事
“幸福渠不仅是一条水利灌溉渠,它还是一条精神的水渠,让我们看到了宜都人的不畏艰险、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来自巴基斯坦的武汉科技大学留学生柯海颇有感慨。
高倩说,幸福渠如今已被收录进湖北省第一批水利红色资源名录,每年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前来感受先辈们的精神。
水利文章
渔洋河,清江最下游的一级支流,河长99公里,发源于长阳黄草坪,至宜都茶店子入清江。
渔洋河流域多山地丘陵,水流湍急,为发展水电创造了先天条件。
宜都熊渡电厂,位于渔洋河中游的聂家河镇聂家河村,是渔洋河流域梯级开发中的龙头电站,是五个梯级工程的骨干工程,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图:熊度电站大坝
工作人员向中外友人如数家珍:电厂1986年7月动工兴建,1991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7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2012年12月,经湖北省水利厅批准,熊渡电厂进行增效扩容改造,装机容量扩容至3.16万千瓦。2015年8月,新机组并网发电。2023年增容一台生态流机组1600千瓦,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32万千瓦。
数字背后,是渔洋河水湍急而过,是数台机组飞速转动,是清洁能源走入千家万户、工厂车间。河流之上,中外一行人乘舟驶过,“仿佛看到了大诗人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盛景。”来自巴基斯坦的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阿西夫说。
图:泛舟水上
“很多人都知道三峡大坝,今天我们来到宜都看到,原来中国的很多河流都建设了水利设施,造福人民,很了不起。”来自俄罗斯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留学生丽莎说。
自然馈赠
一江清江水,不仅滋润了宜都这座城市,还带来了丰富的自然馈赠,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有清江鱼类。
清江鱼是产自清江库区的淡水鱼,它们在干净的冷水中生长,肉质细嫩,没有泥腥味。做法也颇多,红烧、清蒸、碳烤,还可以做成火锅。午饭时分,当清江鱼端上餐桌,中外友人一时大快朵颐。
“这里山美水美,鱼的味道也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青年世界说第三季活动接近尾声时,不少国际友人由衷感慨。
更让大家难以忘却的,是从武汉出发,一路经襄阳、荆州、巴东和宜都,一路风景一路歌——
武汉的知音文化、襄阳的三国文化、荆州的古楚文化、恩施的巴土文化和宜昌的水利文化,在历史遗址里,在文化展厅里,在青山绿水里,也在交流碰撞里。
这一路,楚文化无处不在,湖北文脉焕发着勃勃生机。
青年世界说,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