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频道 > 经济

江岸:精心保护 匠心利用 城市更新让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14:54 来源: 长江日报

汉口沿江大道蝶变新生

10月14日,一则喜讯传来,江岸区青岛路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是武汉首次摘此奖项。

平和打包厂位于江岸区青岛路,是在汉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是承载武汉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历史的重要工业遗产建筑。江岸区在修缮过程中,最大程度恢复原貌,修旧如旧。如今,一批文化艺术、创意科技企业纷纷入驻,让百年老建筑重焕新生。平和打包厂的华丽变身,得益于江岸区对以保留保护为主的“留改拆”实践的不懈探索。

江岸,底蕴深厚、文化多元。自汉口开埠以来,沿江一带成华中地区对外开放高地,东西方文化在长江之滨交融,百年中山大道沿线、黎黄陂路上,历史建筑林立,留存着珍贵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见证武汉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江岸区转变保留保护工作观念,积极探索“留改拆”并举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和建设。精心保护 ,匠心利用,留住历史风貌,留下发展空间,努力在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方面着力打造全市的标杆。

如今,一批历史建筑洗去百年尘埃,清爽回归。老街区蝶变,老房子新生,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

未来,江岸区将着眼恢复历史风貌,提升历史资源价值,发挥人文优势,建设改造各类博物馆,构筑演绎集群,打造连片式的城市步行核心区域,打造主题博览都市慢生活走廊。发挥创新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活力新高地。突出传统优势,打造公共文化消费生活体验区。突出区位优势,打造武汉全域旅游首善目的地,形成慢节奏生活消费区、汉口近代魅力城、长江文明展示地。

百年建筑重焕生机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斩获国际大奖

百年老建筑平和打包厂焕发新活力

走进百年历史建筑平和打包厂,经过修复的橙红色外墙,独具一格的砖砌体,别有一番魅力。在刚刚过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颁奖仪式上,平和打包厂项目成功斩获荣誉奖。“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旨在表彰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保护并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发扬地域文化价值等方面做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今年全国4个项目斩获保护类奖,1个项目斩获新设计奖。江岸区青岛路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是其中之一。

“平和打包厂的保护项目为中国丰富多样的工业遗产以及正在迅速消失的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风貌的保护做出了贡献。在遗产历史价值的保护与其当下及未来需求之间成功地实现了平衡。”评审专家给出这样的获奖评价。

获奖评价还称,本项目令人称道地对遗产建筑原状给予了尊重。细致的修缮与建筑历史印记的保留都凸显了所遵循的最小干预原则。本项目所创造的公共空间修复增强了历史工业建筑群与当地社群的关系,也为武汉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的相关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富生机的中心。

平和打包厂始建于1905年,其后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多次扩建。经历百年岁月,平和打包厂建筑损坏严重。2017年,江岸区国资公司启动平和打包厂修缮工作。修缮负责人龚建华介绍,施工开始前,准备工作早已着手: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他们搜集老照片,反复比对,经房屋勘测后确定修复方案。

修复团队采取“看病问诊、修旧如旧、延年益寿”的修复原则,把老建筑中的原钢梁、钢架、货物滑道甚至是水管阀门、墙上的标语等都保留了下来,系统实施建筑结构加固、墙体修复、配套设施安装等一系列工程,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价值,使其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修缮后的“平和打包厂”作为汉口文创谷的组成部分,自去年试运营以来,人人视频、阿里云创新中心、微梦传媒、般若互动科技、鹅社文化、仁合书院等企业扎堆入驻,平和打包厂逐渐成为武汉时尚文创产业集聚地、网红打卡地,这座百年老建筑焕发生机活力。

中山大道涅槃重生

再现百年老街商业繁华

中山大道再现商业繁华

在老武汉人的记忆里,汉口中山大道就是一座万国建筑的博物馆,承载着武汉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

2015年,江岸区按照建设文化旅游大道标准,开启中山大道改造工程,负责中山大道江汉路至一元路段沿线一线重点节点及周边辐射区域。项目施工总长度1.78公里,共涉及建筑88处,涵盖文物、优秀历史建筑33处,一般建筑55处。

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呈现“百年繁华、岁月经典”的总体风格,沿线老建筑得到重新修缮,再现老汉口里弄风情和百年老街的商业繁华,成为武汉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荣获世界城市规划领域最高奖项——“规划卓越奖”。中山大道江岸段改造工程,还实施了绿化景观提升、建筑立面整治和商业业态调整等一系列综合改造措施。

如今,这里齐集百货、休闲娱乐、零售等多种商业业态,是大武汉商业品牌荟萃之地和武汉大部分商业“老字号”的起源地。

黎黄陂路蝶变新生

打造“啡尝时尚街区”

黎黄陂路沿街咖啡店林立

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裕兴洋行旧址、顺丰洋行旧址、巴公房子旧址、汉口首善堂旧址……在江岸区长604米的黎黄陂路上,一栋栋哥特式和洛可可式风格的历史建筑物沿街伫立,集中展示了老汉口历史建筑的演变,这里被誉为“街头博物馆”。

始建于20世纪初的黎黄陂路,上接胜利街,下连洞庭街,有着上百年历史。2016年,汉口黎黄陂路改造修复工程完工,黎黄陂路(沿江大道至胜利街)、珞珈山街(黎黄陂路至兰陵路)变身“T”字形历史风貌步行街。步行街定位为俄式建筑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区,以保护性修缮为主,还原历史风貌为前提,成为集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个性餐饮等为主的休闲街区,被誉为“汉口最美步行街”。

今年国庆节期间,江岸区充分挖掘街区历史文化特点,举办首届黎黄陂路咖啡音乐节,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咖啡与音乐文化交融的奇妙体验之旅,将黎黄陂路建成集创意、时尚、发布、展示、消费于一体的魅力街区。未来,江岸区将充分发挥黎黄陂路—珞珈山街—兰陵路这片“工”字形街区优势,打造“啡尝时尚街区”。

吉庆街提档升级

变身汉派风情特色民俗街区

吉庆街成汉派风情特色民俗街区

每当夜幕降临,江岸区吉庆街就变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是领略武汉都市风情最好的窗口。吉庆街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短短170米的街道,经由作家的艺术加工,游客的口口相传,一度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符号。

2009年,江岸区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改造后的吉庆街以红、白、黑三色为主色调,屋顶全部由瓦片铺盖而成,灰色水磨石墙面,红色砖墙,弧形屋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带着典型的老汉口建筑风格。

2016年以来,江岸区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和产业定位为先导,通过针对性招商引资,打破原单一饮食经营的模式,把吉庆街打造成为多业态共存、互补的汉味民俗主题商业街区。

在汉味美食上,吉庆街以老字号为突破口,引进老通城、四季美、蔡林记、汪玉霞等武汉老店,在氛围装饰上打造“武汉话”方言文化墙,再现吉庆街市井风情的宵夜群雕,建立非遗文化及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集市。保留原有民间艺人的吹拉弹唱的同时,打造百姓大舞台,邀请湖北众多名家现场演出,湖北大鼓、楚剧、变脸、口技等节目层出不穷。吉庆街成为江城最具汉派风情的特色民俗街区。


【责任编辑:陈柯希】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